第十五屆世界華商高峰會: 陳瑞蓮教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與挑戰


發佈日期:2019/04/18
  • 分享至:

第十五屆世華商高峰會 主題論壇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與挑戰

中山大學 陳瑞蓮教授

陳瑞蓮教授,現任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治理學院首席教授。曾任: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行政管理學會學術顧問,澳門區域公共管理研究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編委等。

陳瑞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地方政府與區域治理,其中區域治理為國內首創研究方向。二十多年來,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教育部規劃專案等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出版著作十多部,發表了一百多篇學術論文。共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九項(含合作)。同時,向中央編辦、廣東省政府、澳門政府等相關部門遞交了十多份研究報告,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採納,對我國區域合作、粵港澳合作和大灣區建設等提供了直接的理論支撐和政策建議。

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機遇

1. 國際:全球化、區域化迅猛發展,灣區經濟應運而生

    伴隨著全球化、市場化的發展,區域主義、區域化發展迅速,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一帶一路」等先後產生和推進;紐約灣區(全球金融中心)、三藩市 灣區(全球科創中心)、東京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等灣區經濟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

 

2. 國內: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了市場化、區域一體化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國內改革開放的深入促進了市場化、區域一體化的發展,「京津唐」「長三角」「長株潭」「珠三角」「泛珠三角」等區域一體化建設蓬勃發展,尤其是其中的粵港澳 灣區合作,引人矚目,意義深遠。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個城市,即「9+2」。大灣區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人口6600萬,2017年GDP生產總值突破10億元,是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也是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載體。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偉大實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  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挑戰與對策

 

1. 「一國兩制」下的制度、政策性障礙

.粵港澳大灣區基本格局是「一、二、三、三、三」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獨立關稅區、三種貨幣制度、三種法律體系。

.大灣區建設既要保證「一國兩制」的制度框架,又要面對港澳及內地之間不同的行政、法律、關稅體系,以及不同的人文環境、價值體系、政策規定、辦事流程等,因  此,相關制度、政策及辦事流程方面的障礙亟待克服。例如,口岸通關、執業資格和評估標準,投資行政審批手續、稅收等都有待研究解決。

 

2. 產業體系及科技創新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體系的主要特點是:製造業發達,俗稱「世界工廠」;產業集群發展明顯;特色臨港產業發展迅速。

.灣區產業體系的不足:一是產業結構雷同,內部競爭激烈;二是二、三產業比重偏低;三是創新協同發展能力不足。

.因此,一要深度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加強專業服務業合作;二要突破制度壁壘,加快實現產業要素資源自由流動;三要完善產業人才交流合作機制,打造人才合作示  範區;四要探索建立橫向協商與縱向協調結合的跨區域產業協作機制;五要加快推進灣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3. 生態環境問題

.相比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珠三角城市的生態環境在國內被認為是環境品質相對較好的,特別是以「廣東藍」 為代表的大氣環境品質領先於全國各大城市

.但是,珠三角城市也面臨著日益突出的水環境品質、酸雨以及臭氧等問題。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經濟發展最快的都市區之一,珠三角的水環境壓力和用水需求壓力 十分巨大,尤其是灣區迅速工業化後,陸源污染物排放引起空氣、土壤、水質的污染,治理難度大且成本高昂。同時,珠江灣周邊很多城市都在實施或準備填海造地,對粵港澳灣區的自然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和破壞。

.灣區的環境污染需要下大力氣、投大量資金治理,但灣區內各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績效考核不同,統籌、出資和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都較為突出。環境污染問題如得不  到有效解決,會造成人才流失,形成制約灣區發展的瓶頸。因此,此方面問題亟需灣區各方政府高度重視,加大力氣共治、共管。

 

4. 民生建設問題

.「十九大」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位元重點,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  的政策措施」。根據中央的要求,目前內地政府在對港澳同胞在內地的教育、就業、創業、生活等方面的民生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

.當然,民生建設尚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解決。例如,如何解決社會訴求與地方政府財政能力的矛盾?如何創新大灣區民生建設的財稅支持體系?如何精准識別大灣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目標群體等等都需要進一步解決完善。




 
瀏覽次數:1299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