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決定國家興衰與企業成敗


發佈日期:2018/07/02
  • 分享至:

第九屆世界華商高峰會

「競爭力」決定國家興衰與企業成敗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董事長

2012年10月20日


世界著名學者約翰•奈斯比(John Naisbitt)在1996年出版的《亞洲大趨勢》(Megatrends Asia)中指出,當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時,代表亞洲過去四百年來最後一塊殖民地消失,所以澳門代表中國人站起來,亞洲人站起來,以及亞洲世紀的展開。今天在澳門,看到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澳門展現出他們的競爭力,變成在亞洲以及全世界一個非常受人矚目的經濟體。

若以簡單定義競爭力,就是這一個國家,能提升人均所得的能力,這國家本來是一萬美金,不斷地以每一年5%成長,這就是蠻好的競爭力,把競爭力用之於企業也相同,就是企業能夠不斷地能夠增加企業活力的能力,用之於個人也是一樣,個人收入不斷地能夠成長,也反映出這一個人的競爭力。

 

教育與創造就業是打破貧窮惡性循環的關鍵點

當時的台灣正處於一個「貧窮的惡性循環」中,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市場,人民所得不能提高就更窮,更窮就掉入惡性循環中。因此一定要找出一個突破點,打破循環,這就是「經濟發展」這門學問的開始。台灣及許多國家也都從兩個關鍵點入手,從教育著手,以及找一個勞動密集的產業創造就業入手。發展勞力密集的產業,帶動了臺灣中小企業發展,所以臺灣一方面加強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一方面就創造了各種就業機會。

1988年我第一次回到中國大陸,被邀請到北大、清華跟中國社科院做演講。中國剛剛起步,當時的報紙刊登大科學家錢學森說,如果中國的知識份子的待遇不調整,如果中國科學的生產力不提升,中國都要被開除「球籍」(you are removed from the earth),地球的籍貫。

 

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就是一個競爭力的過程

當時北京的順口溜是造原子彈的收入不如賣茶葉蛋的,彈鋼琴的不如搬鋼琴的,斯文不如掃地,掃地的人比知識份子的待遇還要高一點點。但在歷史上,找不出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能夠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從那樣的北京,到今天的北京。三十年的時間,中國大陸的競爭力,是像奇蹟般地提升,成為不敢輕視的中國大陸經濟。

我在到澳門的飛機上看英國金融時報,整頁的篇幅指出當中國打一個噴嚏,全世界的經濟都遭殃。當年我在美國時,常聽到的就是當美國經濟打噴嚏的時候,全世界都生肺炎。如今這句話卻變成形容中國的強大。如果1988年的北京是落後跟貧窮,今天的中國大陸就已經變得這樣的重要,這個過程就是一個競爭力的過程。競爭力就是有能力提高所得、有能力生產、有能力消費,以及有能力銷售。全球華商應該思考如何透過分工、合作與資源整合,以共同增加華人的競爭力。

1776年,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奠定了經濟學的基礎。書中的一個非常簡單的兩個字--分工(deviation of labor),創造了人類的繁榮。分工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分工就是運用個人的專長,也就是發展核心優勢,外加整合(integration)。如同江丙坤董事長提出,當臺灣和中國大陸協商時,發現雙方在許多產業有重疊發展,是可以互相協助的,這就是資源的整合(gains from integration)。

 

開放是美國成為全世界競爭力最高國家的主因

1997年,遠見雜誌邀請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ele porter)到台灣演講,主題是競爭力。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先生問,為什麼美國是全世界競爭力最高的國家? 麥可‧波特回答,因為美國是全世界最開放的社會。那時可以和美國並駕齊驅的有德國及日本等國家,但德國的開放趕不上美國,日本的開放更是遠遠落後在美國,因此產生日本失落的二十年。但中國大陸從鄧小平先生提出改革開放後,三十年的時間,就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個強大的經濟體,主要就是要改革跟開放。

當一個社會是開放時,五件事情同時發生,第一,全世界的資金,走向最開放的社會,中國大陸外匯存底超過三兆的美金,真正的開放三百億都可以過來,開放帶來資金,開放帶來人才,1930年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時,當時最有名的科學家、心理學家,從歐洲、波蘭逃亡到美國,所以1930年代美國擁有許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藝術家與經濟學家。所以開放的社會第一有資金,第二有人才,第三有科技,第四有資訊,第五有便宜的好東西。所以社會只有開放才有進步,才會有競爭力。

根據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的「IMD世界競爭力年報」(2012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在59個受評比的國家中,全世界競爭力第一名是香港、第四名新加坡,臺灣第7名,南韓22名,日本掉到27名,美國第二,中國大陸23名。兩岸四地要維持不斷的競爭力,需要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這樣國家的競爭力才有可能上升,企業的存活率才能上升。

財政赤字很高,稅率與支出不協調。美國目前有47%的家庭生活在低收入或者貧困水準。一個國家要保持競爭力最重要的是財政、金融政策,以及行政效率、法制開放等必要條件。此外也不能過度依賴貨幣貶值。輸出的具有競爭力,輸入的成本就高了。所以靠貨幣貶值不是長久之計。

企業家有兩座山要攀爬,一座是利潤之山,另一座就是社會責任之山。所以一個成功的企業除了要有利潤規劃,也要善盡社會責任。此外,企業還有五個非不可,企業非賺錢不可;賺錢非成長不可;成長非創新不可;創新非人才不可;還有人才非懂得施振榮先生講的微笑曲線不可。

 

附加價值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

台灣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提出的「微笑曲線」理論,就像微笑一樣,底層是製造業,附加價值是最低;左上角研發,右上角是品牌效應。一個產業最賺錢的是研發和品牌效應,最辛苦的是製造業。競爭力的關鍵是開放,微笑曲線的關鍵是附加價值。

在附加價值方面,以誠品書店為例,它培養一個讀書的風氣,除了銷售很多很好的文化產品外,它也創造了很多附加價值。此外,在臺灣有哪一個服務能改變臺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生活方式,那就是7-11便利商店。它不斷地運用有各式各樣的服務,以增加其附加價值。




 
瀏覽次數:1229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