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人口消長,皆牽動全球經濟


發佈日期:2023/04/28
  • 分享至:

中國、印度人口消長,皆牽動全球經濟


 

中國與印度兩國人口佔比超過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國靠著龐大的人口紅利,推動著世界經濟的運轉,也促使中國的崛起、「世界工廠」與超級強國。但印度似乎無法複製中國的人口紅利崛起公式,能否運用其他方法善用其人口紅利,讓自己變成超級強國,則是印度莫迪政府的當務之急。

 

中印兩國人口超過全球人口三分之一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 4月19日公布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印度人口估計為14.286億,相對的中國大陸則為14.257億。美國則排在遠遠的第三、估計有3.4億人口。

 

在全球估計人口80.45億中,雖然中印兩國人口佔比超過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兩國的人口成長一直在放緩,只是中國大陸比印度更快。根據聯合國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印度在2023年人口成長率為0.81%,之後人口開始下滑,預估2050年人口成長率僅為0.25%;中國2023年人口成長率為負0.02%,預估2050年人口成長率為負0.63%。

 

印度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低於中國,青壯年人口比中國多 

聯合國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資料顯示,在人口結構上,印度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低於中國,40歲以下的青壯年人口則比中國多,印度新生兒人口也遠多於中國。

 

2022年底中國人口14億1175萬,較2021年底減少85萬,是1959至1961年以來首次下跌;人口出生率每千人僅6.77,更創1949年以來最低。根據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比重達到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9億人,比重達到13.50%。

 

印度在看似前程錦繡的表面下,暗潮洶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從現在到2027年,印度每年經濟成長率都將超過6%,預計2028年就會超越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近年,矽谷近10年的印裔人口急速增加,如今當地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印裔,同時有多達四分一的矽谷初創由他們管理。標普(Standard and Poor's)500強企業榜單中,印裔CEO的數量更僅次於美國。

 

此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曾報導,印裔去年是美國所有族裔當中家庭年收入中位數最多的一群,達12.7萬美元,大幅領先第二的猶太裔及第三的韓裔,更遠超排第七位、華裔的7萬多美元。

 

然而,這些印裔優秀人才大都是因為自己的國家難以提供優質工作機會,所以不得不跑到國外、替外國企業服務。BBC就曾報導,由於印度國內資源不足,習於競爭的他們在國外反而得以發揮所長。

 

印度高等教育系統規模大,但無法實際運用 

印度每年培養出多達100萬名優秀的數理人才,印度的高等教育系統,以規模而言僅次於美國與中國,排名世界第三。但是印度被聯合國認定為全世界最大的文盲國,有多達2.97億成人不識字,佔據了全球文盲比例的37%。

 

此外,由顧問公司Aspiring Minds公布的調查亦表明,印度超過95%理工畢業生不具備成為軟體工程師的資格。在接受調查的3.6萬名畢業生中,只有4.77%的學生所寫的程式碼可以成功運作,高達三分二的人甚至寫不出合理的程式架構。

 

印度勞動力參與率低,且五成在農業領域 

根據獨立智庫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MIE)的數據,印度失業率高達8%。此外,印度有全球最多的、高達9700萬的未成年貧困人口(佔該國未成年人逾20%)。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1年的數據,印度勞動力參與率只有46%,在亞洲處於最低水平。相比之下,同年中國和美國的比率分別為68%和61%,印度女性工作參與率更低,只有19%,低於2005年的約26%。而且,印度近五成勞動力都是在農業領域。

 

印度難以創造就業機會的幾個因素 

彭博新聞歸納幾個印度難以創造就業機會的因素。第一是印度不夠都市化,無法提供足夠的優質工作。2020年,中國超過6成人口住在都市區,相比之下印度只有不到4成人口住在都市,大多地區依然是農村。


第二是基礎設施不夠,導致都市沒有帶來經濟利益。例如,由於機場、港口設施不堅實,從印度起飛或離港的交通量遠低於中國。


第三是無價值的教育,讓學生畢業即失業。雖然印度孕育了許多理工人才,但印度有更多學位基本上毫無價值,技能不匹配,導致一半印度畢業生失業。


第四是製造業仍舊低迷。2014年,總理莫迪就已發起「印度製造」規劃,而近年更因中美貿易戰,有許多科技業者在印度設置生產基地,但目前製造業仍僅占印度GDP 14%,許多新的勞動力流向產值更低的農業。相比之下,同為人口大國,製造業目前已貢獻中國超過1/4的GDP。


創造足夠就業機會是當前主要課題 

隨着印度成為「第一人口大國」,加上當地教育、人才方面的不足,有分析認為該國年輕人口雖多,惟整體教育水平偏低及女性就業不足等問題難解,尤其是印度缺乏就業機會,龐大的勞動力可能會成為負擔。在缺少工作機會和低工資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放棄找工作。

 

印度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Chandrasekhar Sripada則指:「印度正坐在一顆定時炸彈之上,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就會出現社會動盪。」據麥肯錫2020年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印度需要至少創造9,000萬個新的非農就業崗位,以吸納新的勞動力。

 

彭博新聞就指出,印度半數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未來幾年將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但隨著印度從農業工作(farm jobs)轉移,迅速增長的人口將增加莫迪政府為數百萬進入職場的國民創造就業的迫切性。

 

「印度人口基金會」負責人穆特列賈(Poonam Muttreja)也提醒政府必須好好照顧年輕人,提供更好的技能培訓、更多就業機會以及更高的薪資,同時提升女性教育水準、勞動參與度,延緩女性結婚及生育。

 

中國人口紅利,造就今日中國成就 

聯合國自1950年有統計以來,中國人口一直是最多的國家,龐大的人口資源過去一直推動著世界經濟的運轉,也促使中國的崛起。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密切互動,並建立出口優勢,因而成為公認的「世界工廠」,此成就也歸功於中國擁有龐大人口、廉價勞動力。

 

中國人口出現60年來首次下跌,65歲以上人口佔13.5%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佈,2022年的人口數與2021年相比減少85萬人,達到14.1175億人。儘管政府想盡辦法推出多項政策試圖啟動嬰兒潮,但數據顯示,去年出生人口數從2021年的1062萬降至956萬,出生率則從7.52降至6.77,為至少195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消費者協會(簡稱中消協)4月19日發布的「2022年養老消費調查項目研究報告」指出,大陸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比重達到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9億人,比重達到13.50%。隨著中國大陸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消費和養老問題亟需重點關注。

 

中國人口在2022年出現60年來首次下跌,且聯合國預計未來數十年這種趨勢還將會加速,至本世紀末或僅餘7億多人口。這個歷史性負成長轉折不僅牽動著中國的經濟,也連動全球的所有產業。

 

中國的人口危機是全球問題 

紐約時報綜合各經濟學家的分析指出,中國的人口危機是全球問題,包含勞動力萎縮、中國房地產業,以及高齡化社會的威脅等影響,將進而牽動全球經濟。

 

第一是中國萎縮的勞動力將會牽動全球經濟,因為多年來中國龐大的勞動人口為全球經濟引擎提供動力,廉價的工廠工人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第二是影響中國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業約佔中國經濟產量的1/4,出生率下降對中國房地產業構成重大威脅。

 

第三是勞動力不斷萎縮可能無法養活不斷成長的老齡化人口。中國社會科學院2019年有一份報告預測,中國主要養老基金將在2035年之前耗盡,部分原因是勞動力萎縮。

 

印度須創造就業市場,否則人口紅利可能會變成人口災難 

《紐約時報》指出,印度現在具經濟生產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有11億人,佔人口75%,高於世界上任何主要經濟體。然而,印度創造就業機會的速度,目前根本跟不上需要工作的中壯年人口數量。

 

人口紅利一直被視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引擎。房地產、就業、消費的龐大市場,憑藉的就是源源不斷增加的人口基數。印度看起來似乎無法複製中國的人口紅利崛起公式,它能否運用其他方法善用其人口,讓自己變成超級強國,進而成為舉足輕重的地緣政治影響者,仍需觀察。

 

「印度必須加大投資力度,吸收所有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印度經濟監測中心執行長維亞斯(Mahesh Vyas)警告,「否則,人口紅利可能會變成一場人口災難。」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教授黃迎虹也指出,印度大量的人口並不等價於人口紅利。他稱,「人口要轉為紅利,必須有良好的教育,必須有產業,必須有足夠的社會尊重和自由」,印度如要加速發展,就需要做好上述工作,才能充分發掘天量人口的潛力。

 

莫迪政府的當務之急 

聯合國人口基金人口與發展處處長史諾(Rachel Snow)表示,印度應好好把握人口巔峰至下滑之間的這段「機會之窗」,投資教育、創造就業、促進性平,讓普羅大眾享受到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果實。史諾並舉1970-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為實例,稱他們就是大筆投資於年輕人的衛生、教育以及福祉,才能創下後來的經濟奇蹟。

 

印度能否把握人口第一和龐大勞動人口的紅利,將是莫迪政府的當務之急。

  

(END)

 

(資料來源: 彭博新聞、紐約時報、中央社、聯合報、香港01、聯合早報)




 
瀏覽次數:3307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