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34項


發佈日期:2023/11/10
  • 分享至:

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34項



11月初,中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目前共34項,幾乎涵蓋灌溉工程的所有類型,是全球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中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安徽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江蘇洪澤古灌區、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陽縣白霓古堰,於11月初入選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主席、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說,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幾乎涵蓋了灌溉工程的所有類型,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凸出的國家。

 

安徽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是中國「串蕩成渠,連塘為蓄」系統典範 

依據新華社報導,安徽省舒城縣境內的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地處江淮分水過渡帶,最早創建於西漢,充分利用濕地形態,是中國丘崗型地區「串蕩成渠,連塘為蓄」系統的典範,2000多年來發揮著重要的灌溉、防洪、防旱作用,目前灌溉農田達20萬畝。

 

江蘇洪澤古灌區,是防洪和灌溉結合代表工程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境內的洪澤古灌區地處淮河下游地勢低窪地帶,為蓄水型灌區,由蓄水、取水、輸水和排水工程組成。自東漢開始,古人引水灌溉耕作,歷代建設水利設施,灌區延續至今,是將防洪和灌溉功能有效結合的代表性工程。目前,洪澤古灌區控制灌溉面積48.13萬畝。

 

山西霍泉灌溉工程,具備獨特分水管理制度和分水設施 

山西省洪洞縣內的霍泉灌溉工程屬引泉灌溉,自唐貞觀年間開始便有明確記載,至今仍發揮著灌溉、供水、生態、旅遊等功能,在長期開發利用和管理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分水管理制度和分水設施。目前,工程灌溉總面積為10.1萬畝。

 

湖北白霓古堰,古代大規模砌石結構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 

湖北省崇陽縣境內的白霓古堰是典型的深丘區攔河築堰工程,包括石梘堰和遠陂堰兩座古堰,古堰體上設有底孔的形式在中國是首次發現。文獻記載,古堰最早建於五代後唐時期,至今仍發揮著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功能。白霓古堰是中國丘陵山區塘堰灌溉工程的代表,也是古代大規模砌石結構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灌溉面積約3.5萬畝。

 

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34項 

目前,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34項,主要分布在四川、福建、浙江、湖南、安徽、江西、陝西、寧夏、廣西、湖北、內蒙古、廣東、西藏、江蘇、山西等15個省份,幾乎涵蓋灌溉工程的所有類型,是全球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中國34項灌溉工程遺產各有特點,如西藏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歷史悠久、設計科學、布局合理、經濟效益突出、自流灌溉面積廣等特點享譽中外。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達159項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World Heritage Irrigation Structures,WHIS)是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主持評選的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評選始於2014年。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評選的世界遺產不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着眼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促進灌溉工程遺產保護,總結傳統灌溉工程治水智慧,為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啟示。

 

今年與中國4項遺產同時列入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還有來自印度、印尼、伊拉克、日本、泰國、土耳其等國的15個項目。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達159項。

 

 

 

(資料來源: 新華社、世界日報、人民日報、中時新聞網)




 
瀏覽次數:6683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