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語資料庫,匯集新加坡豐富的語言資產


發佈日期:2023/06/16
  • 分享至: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匯集新加坡豐富的語言資產

 


新加坡使用的普通話受到新加坡多種族、多語言和多文化社會的影響,因而創造或使用對新加坡人身份獨特的術語。「新加坡華語資料庫」提供有關新加坡華語及其如何反映新加坡文化和身份的見解。

 

新加坡的華族是「落地生根」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22年的國慶演說表示,新加坡的華族不再是「落葉歸根」,而是「落地生根」、「我們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說,而且一定要把它說得精彩。」李顯龍在國慶演說特別提到,新加坡華人社群,已創造出一種多元的新加坡文化,與過去的華族文化,完全不同。

 

他舉例,推廣華語理事會推出的新加坡華語資料庫,收錄了本土特色的詞彙。這些詞彙跟其他華人社會的用法,是不大一樣的。例如,年輕人談戀愛,新加坡人會說「拍拖(paituo)」,去旅行,就說去「吃風(chifeng)」。當我們覺得幸好沒事,會說「好彩(haocai)」。我們的老闆,叫「頭家(toujia)」。如果聽到朋友這麼說,我要跟女朋友去拍拖,出國吃風,好彩頭家點頭,馬上就知道他是自己人。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收錄1000個新加坡特色詞彙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the Singaporean Mandarin Database )研究項目由李顯龍總理在 2019 年講華語運動(the Speak Mandarin Campaign ) 40 週年之際發起,目的是透過彙編 1,000 個常用的新加坡華語術語來開發新加坡華語詞典,並介紹這些詞彙的由來、歷史背景、詞義,以及其他地區的用語。資料庫也會收錄報章報導的例句,讓人們認識本地豐富的語言資產。

 

主導資料庫研究工作的是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陳志銳,他也是推廣華語理事會成員。他表示:“新加坡使用的普通話反映了新加坡華人的獨特身份,值得承認和保留。它還豐富了‘華人’或‘大華語’的資源,這個概念承認並包含了世界範圍內的華語和用法的變體”

 

他補充說,透過彙編這些術語來開發新加坡華語詞典,該資料庫彰顯了文化意義,有助於加強對新加坡本土華人文化的理解。這也有助於建立新加坡華人在不同環境中使用普通話的信心和能力。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在1979年發起“講華語運動” 

新加坡早期的移民來自亞太各個地區。他們的背景、文化與習俗各異,促成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色彩。當時的華族移民也按各自的籍貫,使用不同的方言。因此,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在1979年發起“講華語運動”,目的是要鼓勵新加坡華人“多講華語,少說方言”,提高華語的水準,在不同方言群體之間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橋樑,以加強華社的凝聚力。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如同「語言的身份證」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計劃也受到《全球華語大詞典》啟發。該詞典由中國語言學家李宇明主編,新加坡學者周清海是學術顧問。詞典收錄了不同華人地區的詞彙,展現語言在各地不同的使用方式,促進各地人民之間的溝通。

 

陳志銳指出,新加坡華語資料庫如同「語言的身份證」,記錄每個詞的來源、語境、歷史與相關資料。他說,「詞彙是跟著地方語境和文化產生的,我們希望讓人們了解它背後的價值、依據、根源後,在使用時更有自信。」

 

正如「新加坡華語資料庫」網頁前言闡明,語言的發展與社會、歷史、文化密切相關。新加坡使用的普通話同樣受到新加坡多種族、多語言和多文化社會的影響,導致創造或使用對新加坡人身份獨特的術語。

 

確認詞彙的來源及意涵是項大挑戰 

此資料庫包含一系列具有新加坡獨有的文化、歷史或情感價值的普通話術語。因此,研究團隊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查找和驗證有關術語詞源的記錄信息,因為其中大多數只是多年來口頭傳承下來的。研究過程涉及仔細調查和拼湊來自可靠來源的信息。

 

以 shadie (沙爹 satay)為例, “three pieces” (三塊, pronounced sann-tè) 的閩南語發音與沙爹的讀音相近,因此有人認為沙爹的名字起源於閩南話。然而,由於沙爹最初不是中國菜,資料庫中記載沙爹來自Tamil語言catai,意思是肉。

 

這些名字,無論是從英語、馬來語、方言還是其他語言演變而來,代代相傳,往往能喚起人們強烈的懷舊之情。

 

資料庫中的術語分為九類:文化、社會、地點、言論、教育、交通、食品/植物、社區/組織和法律/政治。據其網站介紹,從此資料庫中,可以找到“獅城”和魚尾獅這兩個詞的由來,以及當地美食如椰漿飯和沙爹的文化根源。

 

收錄的詞條從過去到現在依據使用中,無論是口語還是書寫。這些詞條都具有新加坡獨有的文化、歷史或情感價值。雖然一些術語目前在中國使用,但它們起源於新加坡或其他講普通話的地區。

 

「阿兵哥」一詞來自孫立人將軍 

此外,在資料庫中查詢「阿兵哥」,顯示「阿兵哥」一詞由臺灣傳入新加坡。阿兵哥多為口語中使用的詞語,或用於非正式場合中。正式場合中,則用軍人或士兵。

 

依據台北「孫立人將軍官邸」之介紹說明,人們常稱呼陸軍士兵為「阿兵哥」,原來這是始於1948年,孫立人將軍在高雄鳳山訓練新軍時,給戴斗笠的新軍們的稱呼,這也展現了孫將軍親和的一面。

 

新加坡71%華族家庭在家中主要是講英語 

根據2019年的資料顯示,新加坡71%的華族家庭在家中主要是講英語。因此,講華語運動必須與時並進,適應這個重大的轉變。李顯龍總理於2019年講華語運動40周年慶典上的華文演講稿中表明,「我們需要加倍努力,鼓勵國人把華語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必須想方設法保持我國華語的活力和獨特之處。」

 

自從早期講方言和發起講華語運動以來,新加坡華語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進步。新加坡華語資料庫的開發,以及即將出版的基於該資料庫的雙語書籍,都證明了新加坡豐富的語言資源。

圖片1.png

(圖片來源: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https://www.languagecouncils.sg/mandarin/en/learning-resources/singaporean-mandarin-database)

 

 

(資料來源:聯合早報、8視界新聞網、海峽時報、新加坡華文教育學會)

 




 
瀏覽次數:5765

回最頂